查看原文
其他

风雨聚财“老税工”


视频制作:中国税务报社、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


  我出生在旧社会,15岁入读半公费的四川省泸县职业中学,接受贾梦瑶、王凡生两位老师的教育。这两位老师还有个特殊的身份——中共地下党员,他们将共产党领导穷苦人民翻身做主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,启发我们这些穷学生认识旧社会,为争取幸福生活而奋斗。


袁镇涛,1931年出生,1956年12月入党,退休前任原重庆市税务局副调研员。

  

  那时家里生活艰难,父母准备开个糕点铺子维持生计,但是铺子还没开业,国民党人就来收税了。我父亲生气地说:“生意明明还没开始做,怎么给你们缴税?”谁知国民党给我父亲安了个抗税的罪名,拉去关了3天禁闭。铺子开业后,他们又常来吃点心,不仅从来不给钱,还要另收红包。我痛恨国民党欺压老百姓,希望有机会追随共产党,参加革命。

  

  1949年8月,我中学毕业,国民党军队要拉我当壮丁,我连夜逃到重庆巴县,在巴县树德高级会计学校继续读书。在学校里,我积极向共产党靠拢,参加了迎接解放军进城等活动。

  

  1949年11月30日,巴县解放。在当时地下党负责人的引荐下,我参加了中共巴县人民政府干部训练班。1950年1月14日训练班结业,我被分配到正在组建的巴县人民政府税务局。

  

  听说自己也被分配到税务局,我的思想很不积极,不愿意去当遭千人嫌万人恨的“税棍子”。上级领导了解情况后对我说:“你恨的是横行霸道的国民党税官。现在共产党需要你去收税,你干不干?”我沉思片刻后说:“共产党需要我,我可以干。”随后,他严肃地对我说:“共产党的税官,欺压盘剥老百姓的事不能干,共产党也绝不允许你干!”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,是我跨进税务大门共产党给我上的第一课。

  

  当时,解放大西南的战斗正在紧张进行,前线急需供给,我感到自己肩上使命沉甸甸的。刚成立的巴县人民政府税务局“白手起家”,没有税票,又急缺懂税收的专业人才,开展工作困难重重。税务局领导提出“一个人的饭三个人吃,三个人的事一个人干”的口号。

  

  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没有税票无法收税的问题。那时全局一共13个人,有两人是共产党员,他们将解放军的优良作风带到局里,提出“边干边学”的口号,组织我们每天读时事、学业务,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。这两人还身先士卒,率先投入紧张的开征准备工作中,起早贪黑,没日没夜地赶工制作税票。我们也深受感染,拧成一股绳,短短十几天就解决了无税票的难题。

  

  全县征税工作开始了,我将“税收报表”送到县长办公室时,时任县长杨道南高兴地拍着桌子说:“好呀!咱们终于有税收收入了,你们立了功,都辛苦了!”回去的路上,我欣喜若狂,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税务干部的价值,我在心里发誓,要更加努力工作,争取早日入党,为税收事业奉献一生。

  

  1950年8月,我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。1952年10月,我被分配到巴县李家沱税务所担任副所长。临走时,局长向我宣布了三条纪律:一不许拿工商户的钱,二不许接工商户的烟,三不许喝工商户的酒。他语重心长地嘱咐我:“4个税务所所长中你最年轻,但是文化程度也最低,你要努力学习,好好工作,不要辜负组织上对你的期望。”

  

  局长的嘱托我始终铭记在心。在李家沱税务所工作时期,匪乱频发,特务散布污蔑共产党的谣言,老百姓抗税事件较多。我们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了,带着枪、算盘和税票下乡收税。记得一次回程途中,忽然下起瓢泼大雨,山陡坡滑,我把税票夹在腋下赶回税务所,最后全身湿透,得了重感冒,但是税票却完好无损。

  

  1953年8月,组织上派我到北京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学习。那一年我系统学习了财政税收知识,进步飞速。时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李予昂亲自为我们授课,“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”“税收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”“要依法征税,依法办事”……这些党的税收理念更加坚定了我为税收事业奉献终身的决心。

  

  1954年8月,我学成返渝,留在重庆市税务部门工作。当时重庆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税收表单账册,税种多、不统一,税收工作烦琐,重复征税现象严重。领导将精简税收表单账册的工作交给我,我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走访、调研,最后按照统一标准设计出一套新的表单账册,将表单数量减少了一半,大大减轻了税务干部负担,企业和工商户也给予高度赞扬。

  

  1956年,我的入党申请终于被批准了。

  

  1958年,我被下放到南川金佛山农场。在被打为“右派”的日子里,我坚守党员信念,在劳动中舍己救人,导致左手伤残。1959年10月21日,我被批准第一批“摘帽”,农场党委书记问我有何要求,我回答说:“希望回到税收岗位。”1960年1月,经中共重庆市委批准,我调回原单位工作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我被调到重庆市财税局幼儿园当会计、管后勤。那时虽然不在税收一线,但是能为税务干部的下一代服务,我仍然干劲十足,我和爱人把家搬到了幼儿园,一心扑到工作上。

  

  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后,我转为正式党员,调入重庆市税务学会,组织税收理论研究工作。那时恰逢改革开放大潮,税务学会坚守着为税制改革服务、为税收宣传服务、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,撰写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文章,被中国税务学会、重庆市社科联连续多年评为先进单位。

  

  退休后,我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。我家的窗口正对着嘉陵江,在它被污染的时候,我就不停拍照片记录,并向市政府反映情况,后来嘉陵江治理成功,我又用相机记录下了它的“新颜”。我将127张“窗口巨变”的照片无偿捐给国家,中央电视台根据这组照片制作了“嘉陵江巨变”节目。70岁开始,我又用10年时间摘编了48万字的《反腐倡廉警示录》,收集案例518个,被重庆市税务局用作“三严三实”教育学习资料。


90后党员感悟


90岁老党员袁镇涛为90后党员讲党课。

  

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。新发展阶段的税收工作对年轻干部提出了高要求,我会从前辈手中接过“接力棒”,学习他们不畏艰辛、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,努力学习、苦练本领,为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经济秩序不懈奋斗。  

  ——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审理科一级主任科员 余姝

  

  袁老说,他从未改变对党的忠诚和对税收事业的追求,愿用一生燃烧自己。我想,这就是信仰的力量。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,讲述起大起大落的人生时,眼中仍透露着坚毅,言语间仍饱含着深情。不论身处何地,他始终保留着一份纯真和善意,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,这种生命力,历经时代洗礼、现实和岁月磨炼愈发顽强茂盛。 

  ——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四级主办 曾琳珺


记者手记

握紧老一辈的“接力棒”
本报记者 贺艳

  

  初识袁镇涛前辈是“见字如面”。2016年的重庆市税务系统工作会议刚刚结束,时任办公室主任递给我一张写满了字的会议信笺纸,见我疑惑,主任说:“这是今天邀请参会的袁镇涛先生写的,你学一学老一辈的精神。”纸上的一字一句我虽记不清了,但当时留下的震撼直到现在我都记得。他称赞会议主报告看到了基层的困难,并给出一些建议。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先生,还在关注着税务工作、关心基层困难,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。

  

  再识袁老,是2019年我主导执行的“口述税史”项目,袁老是这个项目的第一位被采访者。他给我们讲他的经历、他的信念,讲到激动处,他突然站起来举起了右手宣誓。他说:“我宣过誓,要一生跟党走。”

  

  袁老一生历经坎坷,在艰难时期仍舍己救人,丢掉了3根手指的部分指节。按照他的话说:“当时没有时间想,就是条件反射。”他在逆境中展现出来的对党坚定不移的忠诚和信仰,在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对事业、对工作、对同事的负责和担当,无一不散发着人性光辉和党员特质,无一不令人动容。

  

  这次,再听90岁高龄的袁老给90后青年党员讲党课,讲述他更多的故事、更多的感悟、更多的期待,让我再次重温感动。在袁老身上,我不仅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初心坚守,更感动于党的信念对于党员一生的引领作用。党课结束后,他和在场的每一位年轻干部握手,表示感谢。他说:“‘接力棒’传到你们手里了,税收事业就靠你们了。”我们不约而同地回答:“您放心,我们努力。”

  

  他和我们相握的手温暖有力,让人久久不想放开。


本文刊发于《中国税务报》2021年4月19日A4版,有删减,原文详见《中国税务报》网络报。


袁镇涛 口述 本报记者 杨贵苗 贺艳 整理

来源:中国税务报

责任编辑:张越 (010)61930078


  更多


税务总局:简并申报表,一表报多税

百名党员讲税收故事(三)丨43张党费收据



你的“分享、点赞、在看”我都喜欢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